数百万吨来自美国的废弃电子产品正在运往海外,其中大部分运往东南部发展中国家 亚洲 根据环境监管机构的一份新报告,他们没有准备好安全处理危险废物。
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巴塞尔行动网络(BAN)表示,一项为期两年的调查发现,至少有 10 家美国公司向亚洲和中东出口废旧电子产品,称这是一场“隐藏的电子垃圾海啸”。
“这场新的、几乎看不见的电子垃圾海啸正在发生……填补了电子回收行业本已利润丰厚的利润,同时允许大部分电子垃圾回收利用。 美国人 公共和企业的 IT 设备将被秘密出口到东南亚,并在有害条件下进行加工。”报告称。
电子废物包括电话和电脑等废弃设备,其中含有有价值的材料和铅、镉和汞等有毒金属。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全球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比正式回收速度快五倍。
2022 年,全球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200 万吨。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及其研究机构训研所 (UNITAR) 的数据,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 8200 万吨。
美国的电子垃圾增加了亚洲的负担,而亚洲的电子垃圾产生量已经占世界总量的近一半。其中大部分被倾倒在垃圾填埋场,将有毒化学物质渗入环境中。有些最终进入了非正式的废料场,工人们通常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手工焚烧或拆除设备,释放出有毒烟雾和废料。
报告称,每月约有 2,000 个集装箱(约 33,000 公吨(36,376 美吨))的废旧电子产品离开美国港口。报告称,这些运输背后的公司(被称为“电子废物经纪人”)通常不会自行回收废物,而是将其发送给发展中国家的公司。
报告中提到的公司包括 Attan Recycling、Corporate eWaste Solutions 或 CEWS、Creative Metals Group、EDM、First American Metals、GEM Iron and Metal Inc.、Greenland Resource、IQA Metals、PPM Recycling 和 Semsotai。
其中六家公司没有回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置评请求。
Semsotai 告诉美联社,该公司不出口废料,只出口工作部件以供再利用。它指责 BAN 存在偏见。
PPM Recycling 告诉美联社,它遵守所有法规,并通过经过认证的合作伙伴准确处理货运。格陵兰资源公司告诉美联社,该公司认真对待这些指控,并正在内部审查此事。两人均表示,在未看到该报告之前,他们无法进一步发表评论。
CEWS 表示,它遵循严格的环境标准,但回收材料的处理地点和方式的某些方面属于工业机密。
报告估计,2023年1月至2025年2月期间,这10家公司出口了超过10,000个集装箱的潜在电子垃圾,价值超过10亿美元。在全行业范围内,此类贸易每月可能高达 2 亿美元。
报告称,10 家确定的公司中有 8 家持有 R2V3 认证,这是一项旨在确保安全、负责任地回收电子产品的行业标准,这引发了人们对此类认证价值的质疑。
尽管该州有严格的电子废物法律,要求对电子废物和通用废物进行全面报告和适当的下游处理,但仍有几家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以外开展业务。
许多电子废物容器运往根据《巴塞尔公约》禁止此类进口的国家,该公约是一项国际条约,禁止像美国这样的非签署国进行危险废物贸易,美国是唯一尚未批准该公约的工业化国家。
该非营利组织表示,对船舶和海关官员的政府和私人贸易记录的审查显示,货物申报的贸易代码往往与电子废物的贸易代码不符,例如原材料等“商品材料”或其他可回收商品,以逃避检测。报告称,考虑到这些公司公开描述其业务的方式,这种分类“极不可能”。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达尔豪斯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研究全球废物贸易的托尼·R·沃克表示,他对电子废物继续逃避监管并不感到惊讶。他说,虽然有些设备如果功能正常可以合法交易,但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大多数设备都已损坏或过时且标签错误,最终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且几乎没有市场价值。
他指着 马来西亚 巴塞尔公约签署国在报告中将其确定为美国电子垃圾的主要目的地,并表示,除了来自其他富裕国家的垃圾之外,美国还将被这一数量的电子垃圾淹没。
“这仅仅意味着该国正在被其他国家转移的污染所淹没,”他说。
该报告估计,2023年至2025年,美国电子垃圾运输量可能占美国对华出口总量的6%左右。2017年中国禁止进口外国垃圾后,许多中国企业将业务转移到东南亚,利用家族和商业关系获得许可。
“马来西亚突然变成了垃圾圣地,”巴塞尔行动网络的吉姆·帕克特说。
报告补充说,尽管《巴塞尔公约》和国家法律有禁令,但集装箱也被运往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阿联酋。
报告称,在接收这些美国电子垃圾的国家,急需工作的无证工人在临时设施中辛苦劳作,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剥线、熔化塑料和拆卸设备时吸入有毒烟雾。
泰国和马来西亚当局加大力度遏制非法进口美国电子垃圾。
5月,泰国当局在曼谷港口查获了238吨美国电子垃圾,马来西亚当局在6月的全国突击行动中没收了价值1.18亿美元的电子垃圾。
马来西亚反腐败与任人唯亲中心的 SiPeng Wong 表示,马来西亚的大多数设施都是非法的,缺乏环保保障
她说,从富裕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子垃圾给当地设施带来压力,压垮了管理国内垃圾的努力,并且是“垃圾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