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1日,来自西班牙的游客在上海豫园购物中心自拍。 [Photo/Xinhua]
北京——中国不断优化免签政策成效显着,带动国际旅游激增,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
截至11月23日,北京口岸进出境旅客193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外国人入境增长尤为显着,出入境人员达578万人次,增幅超过35%。其中约60%的外国游客受益于中国的免签证或临时入境许可政策。
政策成效在全国范围内是有目共睹的。截至11月23日,厦门出入境旅客突破540万人次,其中外籍旅客超过9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内陆城市也顺应了这一浪潮。大同是中国北方山西省的历史名城,年进出境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万人次,新开通的莫斯科、首尔等国际航线增强了大同的全球连通性。
“在厦门口岸,60%的外国旅客实行免签政策。”高崎边防检查站边检科科长沈文娟说。她指出,包括“免签+邮轮”套餐在内的多元化旅游模式正在推动旅客增长。
为了让旅行更加便捷,新推出的在线入境卡填写系统自11月20日起投入运行,旅客可以在登机前完成手续并出示二维码进行通关。 “出发前在网上填写入境卡并在出入境时出示二维码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口岸系统非常高效。”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葡萄牙旅客玛西娅·拉克尔 (Marcia Raquel) 说道。
2023年12月1日,中国启动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单边免签入境试点。这些政策随后扩展到更多国家,并多次延长期限。
在初期免签试点的基础上,中国已与29个国家建立互免签证协定,并单方面向48个国家的公民提供免签待遇。这个不断扩大的免签证“朋友圈”现已从欧洲延伸到拉丁美洲和中东。
进一步促进国际互联互通,自11月5日起,中国已将10个机场列入24小时过境免检直达口岸名单。目前,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的入境口岸总数达到65个,大大简化了国际旅客的出行。
这些便利措施的结合正在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全球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出入境旅客1.78亿人次中,内地居民8937万人次,双向流动十分活跃。